技職科大再進化 培育跨域實作人才
2022.05.17

 

 

108課綱上路至今,首屆高三生就要步入大學。不管是必選修課程的調整、考招制度的變革,或是準備學習歷程檔案等,面對嶄新的升學方式,許多學生、家長、老師和校方都隱隱感到不安與無所適從。 

台灣學生人數有一半就讀技職體系,在人才培育上也發生質變。從高職開始,課程就結合在地產業特色,並從培養單一技能,走向跨班、跨群、跨科、跨校等學習模式,如今讓學生頭痛不已的學習歷程檔案也成為升學的重要依據。 

跨領域、自主學習,強化實力 

跨領域、自主學習、產學合作等關鍵字,順應了產業對於技職人才期待的改變。長期關注技職教育的Skills for U創辦人黃偉翔表示,從產業來看,汽修專業畢業的學生,未來進入業界,不可能只會修車、熟悉汽車零件,當電動車、自動駕駛等新趨勢加速發展,在校所學知識可能進入職場幾年後就被淘汰 

黃偉翔強調,產業變化快速,跨領域創新知識也愈來愈多,技職教育不能再偏重重複訓練,而是需要多元思考產業所涵蓋的專業與素養。 

《遠見》採訪多位科技大學校長,整理出技職大學的變革: 

一、發展學校特色:不少科大早已開始盤點學校強項,強化特色科系,並與區域產業結合,希望成為人才志願的首選,也希望有更緊密的產學合作關係。自2017年起,政府即推動「優化技職校院實作環境計畫」期望引導學校發展特色,鏈結產業實務技能。 

其中,也推動學校打造類產業環境及產業菁英訓練基地,如長照領域有弘光、輔英、長庚科大;智慧機械有雲林、勤益、正修;半導體有高雄科大、明新等。今年起,也將針對資訊安全、工業物聯網、智慧製造、再生能源及精準健康等六大核心戰略產業,規劃設立20座「區域產業人才及技術培育基地」,強化在地實務連結。 

二、產學合作升級:密切的產學合作是技職教育的優勢,加上現今企業角色逐漸提升,讓產學距離不斷縮小。 

勤益科大校長陳文淵表示,因應少子化帶來的缺工危機,產業更有意願投入產學合作。過去產學合作許多是學生在校學習後,再進入業界實習,但現今更多業界也扮演起教育角色,帶著設備、業師投入教學。例如工程製造、科技產業就祭出高額獎學金,並且歡迎大一學生就能到業界實習,使產學合作再升級。 

三、降低必修學分,提高跨域課程:由於產業轉型愈趨複雜,現今各行各業都期待跨領域人才加入。像是不少高職就開始有多元選修,與跨科跨群等課程,許多大學也降低必修門檻,讓學生更有時間多元探索與學習。 

此外,好比台灣科技大學的不分系學士班,以招收高中生、體優生、技優生等為主,讓學生在大一自主探索學習後,再自由分流至機械、材料、營建、化工、電子、電機等13個系,使學生能多元學習、探索。不同學校還有不同跨域學程,顯見過去偏重單一能力熟練的技職教育,正在鬆動。 

詳細內容 遠見雜誌:https://www.gvm.com.tw/article/87475